大家有没有发现,现在打开新闻,都是 AI 模型的消息。
今天甲发布一个模型,明天乙发布一个模型,个个(听上去)都具备了不得的能力。
2023年5月有一个统计,那个时候,10亿参数以上的模型,中国已经发布了79个。一年过去了,现在恐怕上千了。
说实话,我现在看到新模型,已经麻木了,压根不觉得这种消息有什么重要。
我的观点是,不管怎么调整模型的架构、功能、参数,作用是有限的,真正决定性的因素是训练模型的语料。
不需要说,你的模型多新颖、多强大,只需要告诉我,你用什么语料训练模型。
模型完美,但是语料垃圾,一样不行;反之,模型很平常,但是语料足够,那就 OK。模型不是关键,语料才是关键。
这其实不是我的观点,而是 OpenAI 的工程师 James Betker 的观点。他是 AI 专家,著名"文生图"模型 DALL-E 的第一作者。
去年,他写过一篇文章,只有几段话,在国外的影响很大。国内似乎没人提到这件事。但是我认为,这篇文章很重要。
他说,自己的日常工作就是开发 AI 模型,但是不管怎么增加参数、调整方程,模型效果都不如语料集的大小来得显著。
更多的训练材料,会显著提升模型效果,影响远大于其他因素。更神奇的是,不同的模型拿同样的语料训练,最后的表现居然很接近。
他的结论是,模型的差异其实不是关键,决定性的是你的训练材料。只要有更多更好的语料,不管用什么模型,都会得到差不多的结果。
初次听到,你可能觉得,这个结论难以置信,但是仔细想想,你会发现它很可能是对的。
因为不管什么 AI 模型,最终目标只有一个,就是模仿人类的思维。语料体现的正是人类思维,同一份语料,不管你拿什么规则去分析,最后得到的结果应该是一样的,因为它包含的人类思维是不变的。
这就好像,不同的画家去临摹同一个模特,如果目标都是复现原貌,那么只要画家达到一定水准,不管谁来画,结果将非常接近,因为模特的长相是不变的。
这告诉我们两点启示。
(1)哪一家公司的语料的数量多、质量好,它的模型就会强于其他公司。
(2)开源模型完全可以替代闭源模型,前提是训练语料要足够。
下面是 James Betker 的原文,大家仔细读读,看看是否认同他的观点。
以上就是AI 的关键是语料的详细内容,更多请关注全栈开发网其它相关文章!我在 OpenAI 工作已经快一年了。这段时间里,我训练了很多生成式 AI 模型,比任何人能想到的还要多。
每当我花了几个小时,观察和调整各种模型配置和参数时,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,那就是所有训练结果之间的相似性。
我越来越发现,这些模型以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,向它们的语料集靠近。
这表明在相同的语料集上训练足够长的时间,几乎每个具有足够权重和训练时间的模型都会收敛到同一点。足够大的扩散卷积网络会产生相同的结果。
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观察!
这意味着模型行为不是由架构、参数或优化器决定的。它由你的语料集决定,没有其他决定因素。其他一切因素都不过是为了有效计算以近似该语料集的手段。
当你谈论 Lambda、ChatGPT、Bard 或Claude 时,指的并不是它们的模型,而是它们的语料集。
上一篇:2023 年度 AI 大事记
下一篇:国内Ai大模型排行榜